來源:中國環境報
2022-11-09 09:57:11
原標題:浙江以海藍岸綠促人和業興
來源:中國環境報
原標題:浙江以海藍岸綠促人和業興
來源:中國環境報
◆本報通訊員錢慧慧 記者朱智翔
湛藍的海水、淺黃色的沙灘,不遠處還有百畝檉柳林、千畝紅樹林、萬畝海藻場……這是浙江省溫州市洞頭諸灣全面做好保護、修復、提升3篇文章的結果。經過多年努力,洞頭諸灣環境變美了、漁民變富了,還入選了全國首批8個美麗海灣案例。
洞頭諸灣是浙江在海灣綜合治理、海洋生態環境長效監管、公眾親海環境質量提升等方面進行創新實踐的一個案例,也是浙江省保護海洋生態系統、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真實寫照。近年來,浙江省以“水清灘凈、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為目標,推進陸海統籌,堅持系統治理、構建“美麗海灣”整體智治體系,探索以美麗廊道、美麗岸線、美麗海域為重點的海灣綜合治理路徑,一幅“人海和諧”美好畫卷正在之江大地徐徐展開。
制度先行強化保障 污染治理祛除病根
海洋保護,制度先行。浙江省多點發力,研究制定了浙江省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評價管理辦法,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優化考核激勵機制,規范引導全省美麗海灣建設。同時,加快推進浙江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修訂,啟動編制浙江省海水養殖尾水排放標準,深入推進海洋領域“放管服”改革,為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保駕護航。
“海洋生態環境問題表現在海里,病根在陸上。因此,浙江省在制度保障的加持下,錨定源頭、根子問題,環環相扣推進各項治理措施落實。”浙江省生態環境廳海洋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浙江省以入海水系為重點,深入實施陸源污染治理、入海氮磷控制、灣港綜合治理,著力提升入海水質。
在陸源污染治理方面,浙江省深化“五水共治”碧水行動,全域推進工業園區、生活小區“污水零直排區”建設。目前,浙江省城鎮污水處理廠已全部完成一級A提標改造,省級以上工業集聚片區全面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2021年,全省158個國控斷面Ⅰ類—Ⅲ類水質比例為96.2%,主要入海河流全部達到功能區水質目標要求。
在入海氮磷控制方面,浙江省實行主要入海河流(溪閘)總氮、總磷濃度控制,將入海氮磷控制納入“美麗浙江”和“五水共治”考核,層層壓實責任。2021年,20個主要入海河流(溪閘)控制斷面總氮、總磷平均濃度同比分別下降7%、14%。
在灣港綜合治理方面,浙江省以“三灣一港”為主戰場,推進長江口—杭州灣綜合治理,加快三門灣、樂清灣臨港產業整治,深化象山港區域優質漁業資源養護,著力破解河口—海灣生態系統碎片化、健康程度低等瓶頸制約。2021年,杭州灣生態系統健康狀態首次由“不健康”轉為“亞健康”。
此外,針對自然岸線受損、濕地功能退化、沙灘面積減少等難點問題,浙江省還推動灣灘管理責任到人、管護一體、共治共管,不斷提升臨海親海空間品質。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2021年,浙江全省地表水省控斷面Ⅲ類以上水質、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均創歷史新高。
海岸統籌修復生態 執法監測同向發力
有“治”,也有“修”。浙江省在深入推進污染治理的同時,也全面開展海洋生態修復,打響了生態修復的“海岸聯合戰”。
在海里,持續推進漁場修復振興,開展“百萬畝江河湖庫增殖放流”和“生態修復百億放流”行動,并加強珍稀物種保護。如今,在多項生態環保措施的不斷推進下,韭山列島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極危鳥類中華鳳頭燕鷗孵化繁殖基地,孵化幼鳥110只以上,占世界各繁殖地總量的近八成。
在岸上,加大海洋生態空間的保護力度,栽種紅樹林,推進濕地和海洋自然保護地建設。目前,全省已累計栽植紅樹林7000多畝,建成國家級、省級各類海洋保護地18個,總面積逾4000平方公里。
污染治理、生態修復之后,眼下的浙江碧海清波、綠港藍灣,一幅美麗海灣風景畫已躍然而出。
為保護這幅“風景畫”不沾染污濁,浙江省又從執法、監測上發力,全方位守護26萬平方公里的海域。
在執法方面,浙江省全面取締海灘違禁漁具、“三無”漁船,加強非法占用海灘和非法修、造、拆船舶監管,還開展“海盾”“碧海”等海洋環保專項執法行動,嚴厲打擊各類重大海洋環境違法行為。
在監測方面,浙江省投運我國首艘千噸級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船“中國環監浙001”,借助專業三維建模技術和4個專業實驗室,大幅提高海洋環境監測能力。
守住了海洋的“綠水青山”,換來了沿岸產業經濟發展的“金山銀山”。溫州洞頭,13個村建起了民宿村集群,共有民宿498家、床位5306張,民宿村戶均年收入超15萬元。寧波市象山東部諸灣2021年接待游客368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63億元。臺州市溫嶺石塘鎮2021年共接待游客19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億元。溫州市平陽打造南麂大黃魚品牌,帶動漁業產業轉型升級,2021年,黃魚產量達2000噸、產值達2.4億元……
數字賦能構建體系 多跨協同推動“智治”
隨著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不斷深入,涉海部門業務交叉多、信息共享以及協同管理困難等問題日益凸顯。為此,浙江省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著力構建省市縣三級貫通、涉海部門協同治理的“美麗海灣”整體智治體系,破解海域治理難題。
“浙里藍海”應用場景便是浙江省搭建“美麗海灣”整體智治體系中的一項實踐成果。
“有企業超標排放。”今年8月中旬,溫州市生態環境局樂清分局在“浙里藍海”應用場景中收到超標排放警報,執法人員王俊宇立即前往現場核查。“好在只是虛驚一場,是企業排污監測設備出現故障。”王俊宇說。
王俊宇口中的排污監測設備是溫州市海洋環境實時監視監測系統的一部分,這一系統前端是分布在入海斷面和生活源、工業源、農業源3個污染源的監測設備,后端則接入“浙里藍海”應用場景系統。
打開“浙里藍海”應用場景系統,入海河流和各類污染源監測信息一目了然。“和企業排污口一樣,溫州814個入海污染源排放口實現監視監測全覆蓋,只要有污染物排出,系統就會馬上報警。”溫州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浙里藍海”應用場景于去年12月正式上線,主要包含六大子場景,1個管理后臺,兩個移動端應用。其中六大子場景有海洋環境質量、陸源污染防治、船舶污染防治、海洋生態監管、海洋環境應急以及杭州灣綜合治理攻堅等。運用六大場景,能實現所有入海排口落圖管理、衛星遙感重點海域水色異常預警和污染溯源、海洋環境問題監測預警處置整改閉環管理等功能。
管理后臺主要包含海洋環境質量數據維護功能、入海排污口全過程監管以及“問題發現”流程任務辦理等功能,讓海洋生態環境監管“一屏掌握”“運籌千里”。
移動端應用分別為“浙政釘”辦理端和“浙里辦”公眾服務端,通過移動端,監管人員在手機上就能夠查看相關信息。
這些創新讓“浙里藍海”不僅能實時全量歸集涉海數據,全面評價海洋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實現海洋環境管理部門對全省海洋生態環境全方位、無盲區的監控監管,而且能形成區域性海洋生態環境綜合畫像,對綜合治理攻堅戰治理成效開展分析預估,提供決策支撐。目前,“浙里藍海”已匯聚各類涉海信息15萬余條,一個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智慧數據中心已然形成。
下一步,浙江省將聚焦打造“綠色智慧和諧美麗的世界級現代化大灣區”,秉持“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浙江精神,努力打造具有浙江辨識度的美麗海灣標志性成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