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3-05-11 08:42:05
原標題:地球出現絢麗極光,因為太陽的“外衣”“漏”了一個洞?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地球出現絢麗極光,因為太陽的“外衣”“漏”了一個洞?
來源:光明日報
3月23日,我國風云衛星E星觀測到太陽表面突然出現一個巨型“黑洞”;隨后,地球上出現了絢麗的極光現象。4月21日,我國風云衛星E星再次觀測到太陽南極附近的巨型“黑洞”;4月24日,地球上再次出現絢麗的極光現象。這次極光罕見地在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被觀測到。那么,太陽上的“黑洞”是怎么回事?它與地球極光之間又有什么聯系呢?
1、太陽的“外衣”
要想知道太陽上的“黑洞”究竟是怎么回事,首先得了解一下太陽的大氣層。與地球類似,太陽上也有大氣。我們日常肉眼觀看(安全前提下)太陽所見到的“圓盤”,就是其大氣層底部,稱為“光球層”,厚度約500千米。光球對太陽內部的輻射是不透明的,所以我們觀測到的太陽可見光輻射主要來自光球。
地面太陽望遠鏡用氫(太陽上約90%都是氫)阿爾法譜線觀測,看到的是太陽光球層上方的色球層,厚度約2000千米。色球層的可見光輻射僅為光球輻射的幾千分之一,因而肉眼看不到色球層。色球層再往上,有一個高度動態的薄層,其厚度會隨時間和空間迅速變化,稱為“過渡區”。過渡區之上,就是太陽大氣的最外層,即日冕。
同樣,相比于光球的可見光輻射,日冕的白光輻射微乎其微(百萬分之一),所以在地面上對日冕的觀測,主要集中在日全食時刻。后來科學家發明了人造日食儀器——日冕儀,對日冕的觀測就可以隨時進行了。借助日全食階段拍攝的日冕白光照片,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日冕層物質極其稀疏,非常透明,沒有明確的外邊界,可以向外一直延伸到行星際空間里。日冕的范圍可以延伸到太陽直徑的幾倍到幾十倍,而且是動態的,在太陽活動極大年和極小年,日冕呈現出圓形和橢圓形,就像太陽的“外衣”。日冕是太陽大氣與行星際空間關系最密切的部分,像太陽的觸手一樣可以直接擾動近地空間環境。
日全食階段,我們從可見光波段觀測到的是向外延伸很遠的日冕,表現為大尺度的閉合冕環和無限延伸的開放磁力線。那低處日冕的結構如何呢?我們要觀測這些日冕結構的底部,也就是扎根在太陽表面的腿部,就需要空間衛星或探空火箭了。因為日冕的主要輻射集中在極紫外和軟X射線波段,這些輻射會被地球大氣吸收。得益于空間科技的發展,我們現在可以瀏覽日冕的衛星實時觀測圖像,而且能看到的細節也越來越多。
2、冕洞,太陽“外衣”上的“黑洞”
在低日冕(日冕底部到0.5個太陽半徑高度)的衛星圖像上,我們可以看到豐富而復雜的大氣結構,比可見光波段的太陽有趣多了。我們看到的明亮區域,也就是活動區。這些活動區由一系列的低冕環聚集而成,是太陽上磁場最密集,存儲能量最多的區域。在活動區周圍,分布著一些較暗的高冕環,密度相對來說也較低,亮度比較弱,這就是寧靜區。除了活動區與寧靜區外,低日冕還有一個顯著的結構,就是比寧靜區更暗,看起來像“黑洞”一樣的區域,科學家稱之為“冕洞”。
冕洞代表了日冕底部低密度和低溫度區域,主要是活動區衰退和擴散的結果。冕洞能夠長久地存在于太陽表面,持續時間大概數天到數月,有時候會隨著太陽的自轉周而復現。另外,冕洞的形狀是多種多樣的,有大有小,有規則圖形也有不規則圖案。冕洞主要分布在太陽的南北極區,偶爾也會延伸到低緯區域甚至赤道附近,形成“象鼻”冕洞。
太陽內部無時無刻地進行著核聚反應,產生光和熱、釋放大量能量,必定會引起日冕的膨脹。科學家發現,整個日冕層會源源不斷地向外膨脹擴散,發射出穩定的粒子流,將太陽上的等離子體吹向行星際空間,產生穩定持續的太陽風,所以整個太陽系包括地球都浸泡在持續的背景太陽風中。這些背景太陽風的平均速度為300~500千米/秒,但是觀測上經常發現一些速度在500~800千米/秒的高速太陽風。這些高速太陽風的源頭在哪兒?
冕洞是開放磁力線集中的區域,這些磁力線一端扎根在太陽表面,另一端則延伸到行星際空間中。由于冕洞區域的密度更低,磁場強度也更弱,于是這里的物質可以更容易地向外逃離。基于美國“天空實驗室”上的觀測數據,科學家已證實速度在450~850千米/秒的快速太陽風就發源于冕洞之中。所以說,冕洞是高速太陽風的主要源頭,就像太陽“外衣”上的“風洞”。沒有閉合冕環的束縛,“風洞”吹出來的太陽風速度肯定要更快一些。
3、對抗冕洞太陽風,地球磁場為我們提供保護
高速太陽風攜帶著大量帶電粒子,經過近地空間,會與地球磁場發生相互作用。地球磁場會在短時間內發生劇烈的變化,如果地磁場的變化幅度超過一定數值,就發生了地磁暴。地球磁場,是由中低緯地區的閉合磁力線和高緯地區的開放磁力線組成的,是地球生命的“保護傘”。
太陽風的帶電粒子無法穿越閉合磁力線,所以只能沿著開放的磁力線進入到極區上空,并與極區高空大氣分子發生撞擊。碰撞就會發生能量交換,即原子有可能從基態成為激發態,而激發態是不穩定的,電子容易從高能級變回低能級,這個過程可能就會發生輻射躍遷,表現為釋放出光子。高層大氣主要成分為氮和氧,這些原子在被激發后,就會釋放出紅、綠、藍等不同顏色的光,也就出現了極光。由此可見,極光形成的必備要素包括太陽風(高能帶電粒子流)、地球磁場和大氣層。
極光是太陽風與地球磁層相互作用產生的一種自然現象。相互作用后,注入到極區的太陽風帶電粒子會大幅增加。地球兩極地區獲得巨大能量,隨后將能量傳遞給高層大氣,導致高層大氣被加熱并向低緯擴散。相應地,低緯度大氣也受熱膨脹,從而引起低緯地區上方衛星軌道的大氣密度增加,會增加衛星運行阻力。
此外,地磁暴還會影響地球短波通信、電網和油氣管網等。極光越絢麗,說明太陽風中所攜帶的高能粒子越強,引起的地磁暴也就越強,對地面通信和航空航天活動的威脅也就越大。
如何應對地磁暴影響呢?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監測太陽活動,及時預報可能的地磁暴。太陽活動是有規律的,太陽活動具有11年左右的周期,目前正處于第25個太陽活動周的上升期,太陽活動明顯增強,劇烈的太陽爆發活動也頻繁發生。不過3月份極光與巨型冕洞聯系不大,而與3月20日的一次日冕物質拋射有密切聯系;4月份的罕見極光,確實是源自4月21日的冕洞高速太陽風和上方耀斑,及伴隨日冕物質拋射共同作用產生的特大地磁暴,這也是太陽進入第25太陽活動周以來最強的一次地磁暴。
雖然太陽風和太陽爆發會影響地球,但有地球磁場的保護,有空間天氣的監測和預報服務,人類的正常生活還是有保障的,公眾無需焦慮。
(作者:鄭瑞生,系山東大學空間科學研究院教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