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4日訊 今天出版的《光明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發“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專欄文章《在這里,齊風魯韻鮮活如許!》,點贊山東各地新型美德健康生活方式。
以下為報道全文:
尼山腳下,魯源新村,是孔子的家鄉。推開村民劉德坤家的大門,抬頭一眼就能看到“誠”字懸掛在餐廳正中間——這是他家的家訓。
“‘誠’字雖然看上去普通,里面卻包含著大道理。人以誠為本,尤其是我們經營民宿生意,更要重誠信。”劉德坤指著墻上的家風家訓牌匾說道。
“做誠信人,做善良人,做老實人”“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百善孝為先,家和萬事興”,記者看到,像這樣的家風家訓牌匾,在山東曲阜尼山鎮魯源新村幾乎每家每戶都有。
魯源新村黨總支書記劉承彪說:“家風、家訓盡管簡單,經過多年的傳承,卻能影響一代又一代人。一戶人家,一條家訓;一戶人家,一種家風。自從村里提倡家家懸掛家風牌匾,魯源新村的村風民風更醇了。”
除了家風家訓牌匾入戶,村里還提倡傳統文化書籍入戶,開展經典誦讀、非遺體驗,新編排《禮儀之邦》《漢唐盛世》《孔子說》,搞太極拳展演,引導戶戶參與主題活動、戶戶爭當先進典型。
“現在,我們村的文化活動特別豐富,平時我們經常到村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參加活動,剪紙、面塑、書法培訓、古箏培訓、太極拳培訓……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能在這里找到適合自己的文化活動。”魯源新村村民李祥英說。
在曲阜,這樣的場景并不鮮見。傳承著文化根脈的儒學講堂,倡導“愛誠孝仁”的各類文化演出,無處不在……
今年2月,位于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的齊故城小城西門外建筑基址群被正式確定為稷下學宮遺址。齊文化,逐漸成為淄博的“超級IP”。
首家“身臨‘齊’境 樂享‘淄’味——齊文化‘五好’主題餐廳”落地淄博肯德基中心店。一踏進餐廳,耳畔便傳來悠悠韶樂,古風滿滿的齊風古韻裝飾,《齊人新說·五好城市》的竹簡包柱,融入瓦當紋樣的大“K”設計……原來,這里正在舉辦“成語故事進餐廳——齊國成語之旅”活動。
“以成語推廣入手,從‘好吃’上突破,活動將通過場景應用、游戲互動、沉浸式體驗等方式,持續深化文化賦能,激活文化發展新引擎,讓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大眾生活。”山東齊文化研究院院長畢雪峰對活動評價頗高。
圍繞齊文化創新傳承,淄博還打造了一批精美的文創產品:既有淄博傳統的陶琉、絲綢、蹴鞠等傳統文化元素的產品,還有晏子呈茗茶、公子小白水、齊風香禮香料等極具齊文化元素的實用產品。在線上,還推出了“管子說”齊文化IP系列表情包……
從魯源新村驅車徑直向西一個半小時,就到了嘉祥春秋源魯錦制品廠。梭飛線舞、機杼喳喳,一段魯錦很快織就……廠內,一場別開生面的手工紡織課正在進行。學員們通過體驗飛針走線、巧奪天工的魯錦制作技藝,從中領略“非遺”之美,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春秋源魯錦制品廠始終堅持保護與傳承魯錦文化,創新魯錦工藝技法,尋求與現代生活深度融合,研發書包、抱枕、筆袋等文創產品,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非遺”飛入了尋常百姓家。
和魯錦一樣,濰坊風箏、淄博陶瓷、萊蕪錫雕、巨野工筆牡丹畫……這些包羅萬象的傳統手工藝,正憑借“兩創”煥發出勃勃生機,成為時代“金名片”。
“人文沃土”翻作“手造沃土”。目前,山東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8個,國家級名錄186項,省級名錄1073項,市級名錄4121項,縣級名錄12758項,總量居全國前列。
“我們村隔一段時間就會組織‘信用積分’兌換活動,我上次兌換了洗潔精,這次因為‘信用積分’高,還被評選為村里的‘文明信用戶’,兌換的是多功能料理機。”聊城市東昌府區堂邑鎮劉莊村村民周瑞梅高興地說。
在劉莊村“信用超市”,村民購買商品用的是“信用積分”,村民見義勇為、義務勞動、無償獻血、救災捐款、升學等向上向善行為均可獲得相應“信用積分”。使用“信用積分”在“信用超市”兌換心儀的商品讓村民切切實實享受到了“信用紅利”。
誠信,在齊魯大地已不再是道義上的形容詞,各地都探索建立了征信(誠信)體系,每個社會主體都有一份官方的誠信檔案。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在孔孟之鄉濟寧,一個好人的故事傳遍千家萬戶。她便是濟寧市汶上縣康驛鎮水店村村民馬愛真。父母、弟弟患有疾病,她自懂事起便照料一家人的衣食起居,她還16年如一日無微不至地照顧著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婆婆,她還精心照料自己和弟弟的5個孩子,將他們撫養成人。
截至目前,山東省共評選出“山東好人”7553名,“山東好人之星”534名,有804人入選“中國好人榜”,全省道德模范445名,其中有20人被評為全國道德模范,60人榮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數量居全國前列。
“儒家思想的‘兩創’有兩個層面,一個是理論,一個是生活實踐,即以古典儒家生活方式為基礎,打造與中國道路相匹配、與中國歷史文化傳統對接的新型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為全民自覺行動提供一個載體。”對“兩創”在齊魯大地的生動實踐,全國政協常委、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文史哲》雜志主編王學典作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