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解放軍報
2023-05-17 09:13:05
原標題:心向往之的尋根書寫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心向往之的尋根書寫
來源:解放軍報
近日,第九屆徐遲報告文學獎獲獎名單公布,我創作的長篇報告文學作品《黃河傳》(山東人民出版社,2021年12月)位列其中。其實,為黃河母親寫一本書的沖動已有多年。當時,我在黃河口疏浚工程隊完成關于河口治理、三角洲開發的報告文學作品《一條大河與一條大河的歸宿》,為母親河立傳的沖動就讓我豪情滿懷,但緊接著因工作變動而不得不擱置。
黃河是中華民族具有象征意義的文化符號。幾千年來圍繞它所產生的“亂”與“治”、“疏”與“堵”、“沉”與“浮”、“湮”與“興”以及中華民族歷史上的驕傲與屈辱、輝煌與災難、文明與蒙昧,都可以從這條大河看到玄機。書寫一部循河探尋歷史文化,集萬里風光、五千年風云于一體的大河之書的夢想,讓我欲罷不能。
1988年,我幾經周折終于落戶夢牽魂繞的黃河三角洲,并到文化局專職從事寫作。從第一次造訪到成為三角洲新移民中的一員,無疑已為我的寫作占了先機。這年6月,在黃河三角洲經濟技術和社會發展戰略研討會上,我被前輩思想的光芒擊中了。我當時受到很大的沖擊,呆呆地坐在那里,一動不動。等回過神來,我暗下決心:黃河母親啊,我要寫一寫你。
從1988年初入黃河三角洲到1993年元旦前,我已經走遍黃河三角洲的角角落落。直到開始《黃河傳》的寫作,這些年來,我也沒有停下對有關黃河知識與思想的積累。我在1985年寫“黃河詩”,只是偶然聽見母親河召喚;1995年我站在黃河口確定選題,2005年寫完山東段的黃河,2011年為走黃河特意購置車輛躍躍欲試。為完成關于這樣一條大河的紀實文學作品書寫,我愈發認真起來。我想,以我區區之力寫養育中華民族的一條大河,不能不嚴肅對待。
寫作的關鍵是考察全河。路途艱辛、任務艱巨,我祈愿母親河護佑我的行程順利。所以,走黃河之前必須有一個儀式。2012年10月的一天,我驅車從濟南動身,沿黃河右岸順流而下直達河口,下午又返回到利津縣城,采訪了利津的老河工并拿到有關黃河的資料。在河口兩個朋友的見證與祝福下,我在心中默默完成了儀式。雖然真正的行走黃河還要等3年后,但正如愈挫愈奮,這么多年來的種種遲滯只增強了我行走和書寫的信心。
我的寫作從黃河形成的地質地理原因與沿河形態多樣的民族歷史文化入手,以整體性的書寫,展現幾千年來黃河及其沿岸的自然與人文景觀。關于作品的結構,元素的不同組合會產生不同的表達與力量。《黃河傳》的整體結構就是母親河早就擺在那里的樣子:一是順著河流的方向,從源頭開始沿著流經之地寫到入海口的黃河三角洲;二是時間的方向,從遠古的洪荒寫到新時代的萬千氣象。其間亦有縱橫交錯——這也是大河橫亙大地、奔流山海之間的樣子。書寫黃河,只有以現代意識觀照,才能把古老的大河照亮,讓其煥發出穿越歷史的光芒。為此,我在《長河夕煙》和《新大陸》兩章,集中書寫了防風固沙、水土治理與新時代的生態文明建設。
從最初寫黃河開始,到這部耽擱多年后才問世的《黃河傳》,要想題材依然保持新鮮、能夠撞響時代的心弦,就需要把握住時代的精神與生活的內涵。一個民族的復興離不開民族精神的復興,黃河也體現出民族精神的特質:融匯與開放,涓涓細流匯為時代洪流,因為背負重擔而步履更加沉穩,千阻萬險也必東流入海……
五千年文明,一萬里風光。循河的誕生、發育、成長,尋找文明的遺跡,其間有多少知識需要讓年輕一代有一個總體印象。我也明白,對于一條大河,無論怎樣書寫也無法窮盡其樣貌。然而,《黃河傳》的書寫不也是心向往之的尋根之旅?對黃河文化、民族精神的尋根,我僅僅是其中一個行走者。顯然,我們都還在路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