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2-08-03 10:45:08
原標題:中國青年帶著藝術“走出去”
來源:中國青年報
從哈薩克斯坦國立音樂學院學生體驗中國樂器時的好奇,到塔吉克斯坦邊陲小鎮吉薩爾人民的淡定祥和,從烏茲別克斯坦的絲綢之路重鎮撒馬爾罕的滄桑厚重,到巴基斯坦伊斯蘭堡朋友們的熱情親切……對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族樂團團長欒冬來說,這一切美好瞬間,都定格在樂團這些年巡演的旅途中。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上合組織秘書處、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的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國家青年演藝論壇在山東青島舉辦。來自頂尖劇院、樂團的嘉賓們,回憶起這些年“走出去”的經歷,都充滿了文化交融的溫情,而青年作為主力軍,更活躍在交流的第一現場。
不只是音樂會,更是魔法
2018年6月,中央歌劇院原創歌劇《瑪納斯》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演,時任吉爾吉斯斯坦總統熱恩別科夫在觀演結束后,當場邀請《瑪納斯》到吉爾吉斯斯坦演出。
中央歌劇院外事部主任朱文歆介紹,《瑪納斯》源于柯爾克孜族民族英雄史詩,也是中國三大民族史詩之一,不僅流傳于中國新疆,還流傳于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阿富汗的柯爾克孜人聚集的地區。
2019年6月,時值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九次會議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舉行,中央歌劇院一行157人赴約前往。“演出大獲成功,全場響起掌聲30多次,謝幕時長近20分鐘,興奮的觀眾邊鼓掌邊高喊‘賽麥臺依’‘卡妮凱’‘瑪納斯’的名字。”
中亞自古就與中國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以中國傳統音樂為例,許多中國樂器,如琵琶、二胡、揚琴、嗩吶等,都是通過古絲綢之路流傳到中國,經過改良發展,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2018年“歡樂春節”的巡演中,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族樂團帶去了大型民族管弦樂音樂會《國之瑰寶》。烏茲別克斯坦納沃伊國家大劇院副院長告訴欒冬,這是劇院有史以來第一次上演中國的民族音樂會,“如同夢境”。
欒冬說:“樂團的幾位年輕演員在每場演出結束后,就迅速放下手中的樂器,拿起攝像機、麥克風,與觀眾做面對面交流,記錄下一段段真切真誠的音樂會感受,還教他們說一些簡單的中文,傳遞新春祝福。”吉薩爾的一名觀眾看完演出后,特別希望能到中國體驗春節的氛圍。
香港中樂團十分重視青少年發展,由此建立了青少年中樂團和面向青少年的樂器班,與上合組織國家都有密切的交流。2013年,香港中樂團近百人的隊伍來到俄羅斯的車里雅賓斯克、葉卡捷琳堡、秋明、莫斯科等城市,帶去了浸潤著中國傳統韻律的音樂會。在演出開始前,樂手為青少年觀眾一一介紹中國樂器,“整個音樂廳人山人海”。
香港中樂團藝術總監兼終身指揮閻惠昌記得,第一次帶樂團去俄羅斯,有人告誡他,俄羅斯是一個音樂大國,觀眾的欣賞水準極高,如果演得不夠精彩,可能演出不到一半人就走光了。“這無形中給我們一種壓力,但最終我們的首場演出,觀眾起立鼓掌。”
香港中樂團還和俄羅斯的室內樂團,一起演奏了中國的傳統名曲《二泉映月》、電影《臥虎藏龍》的音樂等。當地藝術節的藝術總監對閻惠昌說:“這不只是音樂會,更是一個透過精致的傳統樂器迷住觀眾的魔法。”
傳統音樂關鍵詞:破圈、創新、融合
作為中國民族音樂的“國家隊”,中央民族樂團團長趙聰說,一是要以獨特的音樂風格向世界展示當代中國的文化風貌;二是要以“破圈”“創新”“融合”為關鍵詞,與國際化藝術團體找到契合點;三是要借助互聯網拓展民樂的傳播途徑。
在這樣的思路下,中央民族樂團組建了一個由12位年輕女性藝術家組成的室內樂團,取名“儷人行”,靈感來自五代時期的白石彩繪散樂圖浮雕。古風古韻是“儷人行”鮮明的文化標識,她們的表演引發了年輕人和海外觀眾的由衷贊嘆。最近,“儷人行”與德國廣播愛樂樂團銅管室內樂團,隔空首演了“民樂+銅管樂”樂曲《情深誼長》。
趙聰介紹,截至目前,中央民族樂團在海外社交媒體平臺的總訂閱量已超過150萬,總瀏覽量超2.09億。“我們在元宵節晚會上演的《齊天樂》,將中國空間站傳來的太空音樂祝福和民樂演奏巧妙融合,在海外全平臺瀏覽量達782萬次。海外網友評論:有趣有新意,原來民樂還能這樣!”
上海國際藝術節于2012年創立了“扶持青年藝術家計劃”,助推中國青年藝術家用民族語言、國際表達在世界舞臺上講述中國故事。10年來,已經有14部作品27次前往14個國家和地區,展開文化交流。
藝術節中心總裁李明介紹,近兩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為全球文化演藝行業帶來挑戰,2021年,上海國際藝術節推出一個副品牌“自定藝”,包含線下劇院觀摩、線上觀劇,跨界融合項目體驗、專業工作坊等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項目——多媒體互動展演《融》,由30多位年輕舞者,呈現出一個舞蹈與繪畫、影像、裝置等融合的浸入式藝術現場。
用藝術語言,塑造當代中國青年形象
文化和旅游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副局長封立濤表示,上合組織國家文化多元,演藝資源豐富,演藝交流合作的底蘊深厚、前景廣闊。“青年是上合組織未來事業的接班人,要鼓勵青年在參與上合組織文化交流的實踐中展現出更多活力,發揮更大作用。首次舉辦上合組織國家青年演藝論壇,就是為了搭建一個交流合作的平臺。”
香港弦樂團團長、藝術總監姚玨認為,要培養年輕人成為中國文化大使,最重要的是給他們平臺。她帶著樂團的年輕藝術家來內地巡演,“他們既可以融入國家發展,又能夠更多、更深刻地了解中華文化”。
在香港回歸20周年時,香港弦樂團的年輕藝術家代表香港出訪歐洲。“我們去了芬蘭、瑞典等國家,用自己的專長,把優秀的中華文化傳遞到世界各地,這是我們的職責。”姚玨說。
廣州青年交響樂團現擁有400多名團員,年齡從小學一年級到大學生,所有入選的青少年都接受免費培訓。團長陳智敏介紹,樂團每年前往多個城市進行友好訪問和文化交流演出,“用世界通用的藝術語言,塑造當代中國青年形象”。
陳智敏覺得,廣州青年交響樂團的與眾不同,是以音樂育人為主線,培養綜合性人才。眾多團員除了音樂,更是學習上的能手。不少團員已考取或在攻讀國內外著名學府的碩博學位,學習生物化學、醫學、計算機、數學、歷史、法律等專業,在不同領域展現自己的青春風采。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 來源:中國青年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